傅聪的莫扎特丨K459丨K595丨K482丨莫扎特和希腊悲剧一样没有怜悯、世事无常丨年轻时弹莫扎特发现一些东西,年老时也发现一些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b0165kwluc0&width=500&height=375&auto=0《降B大调第27钢琴协奏曲K595》
傅聪的莫扎特
他仍然戴着那个手套,呈半截状,犹如黑色蝴蝶。他穿着一件黑灰色唐装,头发梳理得光亮而纹丝不乱。他的脸色比平时略显苍白,当舞台上的灯光缓缓暗下去时,如一块凸现的岩石,显露出个性的凌厉锋芒。
他演奏的是莫扎特的两个协奏曲:《F大调第19钢琴协奏曲K459》和《降B大调第27钢琴协奏曲K595》。与他合作的是来自墨西哥的乐队。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y01864mn01l&width=500&height=375&auto=0
伯姆指挥、波利尼演绎莫扎特《第19钢琴协奏曲F大调K459》
莫扎特:第十九钢琴协奏曲 MOZART: Piano Concerto No.19
这首《第十九钢琴协奏曲》,F大调,K459,作于1784年末,是献给多瑙埃森根的费尔斯登伯格侯爵,首演于1785年初,此曲手稿上注有“此协奏曲在法兰克福举行皇帝莱奥博二世的加冕典礼时,由作曲家亲任演奏”。
共3个乐章:
1.快板,F大调,协奏曲型奏鸣曲。先由乐队呈示进行曲节奏的基本动机,主奏登场后,不久移入第二主题部,先奏C大调主题,接着以基本动机作管乐卡农,转成A小调后终止于C大调,弦乐与管乐对话,钢琴变奏后,基本动机再现。钢琴以三连音符快速音群贯穿其间,移向呈示部小结尾。发展部不断演奏主动机,利用第一主题的对位处理非常精致。再现部华彩乐段有35小节。
2.小快板,C大调,奏鸣曲式的二段体。G大调第二主题实际是第一主题以卡农方式处理而成,G小调经过部旋律木管的处理非常美妙。艾因斯坦认为,此乐章是《费加罗的婚礼》中苏珊娜独唱《喜悦请来临》的器乐版。
3.很快的快板,F大调,回旋曲式。艾因斯坦对这个乐章的评语是:“艾阿利耶鲁统治下所有的精灵的嬉戏”。主题表现后,赋格处理,接着把主题当作副主题效果部分移入第一插句。第二次回旋主题展示后,又出现赋格,基本动机对位处理,产生二重赋格效果。钢琴持续灿烂的快速音群时,移向第二插句,尾奏前有 53小节的华彩。
以前只闻傅聪先生是肖邦最好的诠译者,并不知道他对于莫扎特有着怎样的解读。乐队声音奏起时,傅大师端坐琴前。他的琴凳与别人不同,他选择了一把带靠背的椅子。坐在上面时,他表现出一种刻骨铭心的朝圣仪态。
当他第一次触键时,我就发现他的面部表情瞬间苍老起来。随着节奏加快,力度速度同时如五彩绽放,这个老人便在这种热烈绽放中开始了紧张的驾驭。他像竭尽全力在拼搏,在追赶。头,居然也在帮着手指剧烈运行,剧烈摇摆。本来纹丝不乱的头发,瞬间迸散开来,披垂而下,像浪花被礁盘撞出一片破碎的璀璨。那头颅仍然在撞击,十分顽强,仿佛头颅也要去触撞礁盘直到将其撞碎。这是一种不顾一切的演奏,我长这么大还从来没有见到过这样投入的弹琴。不仅仅是专注,也不仅仅是投入,这是朝圣是殉道。这就是七十二岁的傅聪。在疯魔般摇摆头颅的同时,也在残酷地折磨着他的十指。那是两个黑色的精灵,黑色是手套。他戴着手套弹琴已经令人司空见惯了。不同的是,黑色手套包裹下的十指只有前半截指骨露出来,于是,这半截指骨在键盘上跳动闪烁得如同鸡啄米一般。手指比头颅晃得更厉害,直到糊抹一团。
黄永玉曾形容霍洛维兹弹琴时,十个指头像十只被优美放牧的羊羔,而傅聪的这十只羊羔却如同陷入了沼泽地,在挣扎着,挣脱着,喘息着,当然是在合着节奏恰到好处地喘息,喘息出一种生命的韧度、深度还有力度。
有人哭泣了。不知道是什么真正打动了这位观众。是傅聪还是莫扎特。傅聪一次次在音乐间歇时将飞溅的散发拢回耳际,可是,他的平素柔顺的头发这一次彻底背叛了他。他只好一次次地回拢,一次次地无奈。
关于莫扎特K595我不曾查过任何资料,我只是在倾听傅聪演奏时的后半部,我突然感受到了一种巨大的冲击力,这种冲击令我在憋闷已久之后,骤然得以释放。随后,我感受到来自观众席上的巨大激动,如惊涛扑岸,卷起千堆掌声,惊雷裂帛。傅聪苍白的脸上终于泛起松驰的笑意。他在掌声与鲜花簇拥中,一次次往返于舞台上,却就是不肯弹安可。
掌声是那样的不情愿地淡化以致消隐,像一泓旺盛激越的的清泉没入沙层,再无声息。贺绿汀音乐厅随着离席的观众退潮,如同收藏热度的厚厚沙床。
尤大淳
尤大淳先生是上海交响乐团的资深钢琴演奏家,他非常钦佩傅聪先生。他在听完K595最后一个音符之后,激动地站起来长久鼓掌。他在向傅聪先生祝贺时说,五十年前,他听傅先生弹这首曲子时,有个地方连音弹的与这一次有变化。他用手指弹动着,上一次与这一次的变化区别。半个世纪,他居然有着如此精细的区分判别。
巴什基洛夫大师出生于格鲁吉亚首都第比利斯,就读于莫斯科,跟从伟大的钢琴家、作曲家和作家亚历山大·戈登维什求学,而戈登维什大师被称为当代的拉赫马尼诺夫和斯克里亚宾。因而他成为著名的俄罗斯钢琴学派的集大成者。1955年,他参加玛格丽塔·隆国际比赛,获得第一名。1957年,巴什基洛夫开始在莫斯科音乐学院任教,他与小提琴家贝兹罗德尼及大提琴家科米斯特一起组建了三重奏组,这个组合在1965到1972年之间成为前苏联最有影响的室内乐演奏团体。后来,巴什基洛夫开始与鲍罗廷四重奏组以及小提琴家基顿·克来默同台演奏。他的职业生涯在1980年时有过中断,因为前苏联政府不允许他再到西方去演出。
巴什基洛夫(Bashkirov)是个真正的性情中人,他的祝贺带有他的音乐顽童的可爱天性。他在傅聪弹完后赶到后台时,激动地一把搂抱住傅聪。他说他仿佛又听到了五十年前的演出。那是1956年,傅聪在莫斯科的成功演出,那一次他也是弹得这首K595。当时,年轻的傅聪以其天才的音乐感受赢得了年轻的巴什基洛夫的热烈称赞,顿时他们成为好朋友。一晃半个世纪过去,同样苍老的他们又仿佛回到了半个世纪以前。这就是音乐的魅力!傅聪头一次演奏莫扎特是在1955年的华沙。就是这首K595。当时深陷在浪漫主义的作品中的傅聪,对莫扎特还没有什么感觉。他每天激情亢奋的都是那种大起大落大开大合的抒情篇章,哪敢弹什么莫扎特。当时一听要弹莫扎特,他就吓坏了,畏惧着,不敢触摸。后来,他终于斗胆开始接近莫扎特了,却不想一下子就被迷住了。
那是一种饥渴。他对于上海音乐学院的学生们说,你们要想弹好莫扎特,一定要带着一种饥渴的感觉。要像饥饿的人扑向面包一样,扑向莫扎特。
当年在华沙,满城买不到莫扎特的谱子,总谱也没有的。没办法傅聪写信求助父亲。傅雷先生以翻译家的能力,给香港书店的一位朋友写信,托那位朋友在香港给买,可是,香港也买不到总谱,但是,那位朋友对傅雷先生的委托十分重视,马上求助于英国一家著名书店的老板。于是,由英国那边的老板将总谱寄至华沙,这才到了傅聪手里。
年轻的傅聪捧到了总谱,简直如获至宝,这哪里是面包呀,肯定是比面包更香更珍贵的东西。这个年轻人就是这样,将总谱上的协奏曲轮番弹奏。当时在华沙的乐队都希望跟他合作,都希望能够看到他的谱子。他的这本华沙惟一的莫扎特总谱便在各大乐队中传抄开来。有的协奏曲傅聪明自己还没有来得及弹,乐队就先号下了,他们就先将总谱上的分谱抄下来,先自排练,等傅聪抽出时间索回谱子,才开始练,练熟后再与乐队合。当时傅聪在华沙相当受欢迎,受欢迎的场面完全来自他对于莫扎特的演奏。
他对莫扎特似乎有着奇缘。仿佛能够接通莫扎特来自天国的灵魂,这使他弹一首,就火一首。当年,对莫扎特还是一片陌生的华沙,只因有了傅聪这位中国人的才华横溢的诠释,才将莫扎特的音乐形象耸立起来。傅聪说,他第一次在华沙演奏莫扎特的曲子就是协奏曲595,头一次就引起了华沙的轰动。三年后,他离开华沙去英国时,就已经将莫扎特全部协奏曲弹遍了,也将莫扎特深深嵌入了心底。
莫扎特:第二十七钢琴协奏曲 MOZART: Piano Concerto No.27
这首《第二十七钢琴协奏曲》,降B大调,K595,作于1791年I月5日,首演于1791年3月4日在宫廷厨师伊格纳茨·约恩家举行的单簧管演奏家约瑟夫?贝尔的音乐会,莫扎特主奏。
共3个乐章:
1.快板,降B大调,奏鸣曲式。第一主题在每隔4小节的管乐分散和弦中断下,由第一小提琴呈示,有切分音特色的第二主题与管乐对话,经过部有两个副主题。乐队休止后,主奏钢琴在呈示中修饰第一主题。经过部移入F小调,副主题上场,主奏钢琴的快速音群导向F 大调,再现第二主题。经过部只出现第一副主题,钢琴以快速音群移向终结部,发展部以第一主题为基础,经B小调、C大调、降E大调、降E小调,在钢琴快速音群中,第一主题经管乐与弦乐作复音处理。再现部忠实地展现呈示部,第二主题转为主调,F小调副主题改为降B小调,有很长的华彩。
2.小广板,降E大调,三段体。中段采用属调降B大调,第三段重复第一段。
3.快板,降B大调,缺发展部的奏鸣曲式。第一主题有回旋曲风格,经过部出现降B大调的副主题,第二主题风格与第一主题类似。此后,主奏钢琴的快速音群在属音上半部终止,奏出引子。再现部是第一主题呈示后,半终止而奏向引子。接着,第一主题改由降E大调再现,又转回降B大调,以副主题、第二主题顺序再现。钢琴快速音群、华彩后,在终结部出现第一主题后结束。
转过年来,也就是1956年,是莫扎特诞辰二百年纪念日。全世界对于莫扎特研究掀起高潮。二百年,一个整数,可想而知这种莫扎特的热度了。
从头一次弹莫扎特到现在,恍然半个世纪。而莫扎特只活了36岁【虚岁】。弹过半个世纪莫扎特的傅聪,缘何还在苦苦地弹奏莫扎特,而仍然对自己不满意呢?七十二岁的傅聪与三十六岁的莫扎特,相差一半的年纪,他们对音乐的理解又有着怎样的不同呢?就是说,作曲家与演奏家究竟什么关系?作曲家为何作的曲子令演奏家苦苦探索而永无止境呢?
他说这是个颇有意思的话题,就像绘画,比如黄宾虹的画,就是这样的笔墨点线构成,可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理解与感受。就像不同人弹莫扎特会有不同的感受一样。
由音乐而画,由画又回到音乐。他说,音乐是可以成长的。他的所谓成长,就是说音乐可以不断被人们开掘和发现。他说他年轻时弹莫扎特发现一些东西,年老时也发现了一些东西,不过昨天发现的东西与今天发现的东西不同,不断否定之否定。只要每次能够发现一点儿,就是蛮喜欢蛮快活的事情了。
听傅聪先生谈莫扎特
K.482是莫扎特最难的钢琴协奏曲 
傅:K.482《第二十二钢琴协奏曲》不太通俗,很少人演出,K.482是最长的钢琴协奏曲,技巧上最难。我甚至觉得贝多芬的《“皇帝”钢琴协奏曲》就是从K.482这首钢琴协奏曲里化出来的,不过,从来没有人这么说过。K.482中有许多figuration[音型],与《“皇帝”钢琴协奏曲》类似,这首协奏曲的气势非常之大。曾有音乐学者说K.482是莫扎特作品中最“皇后”的协奏曲,我的感觉则是和《“皇帝”钢琴协奏曲》类似。反正就是说这首曲子很高贵很有气派。
第二乐章是我认为最好的作品,第二乐章又是一个典型的c小调。许多人在弹第二乐章时常常是一会儿快一会儿慢,我个人认为第二乐章有一种自然的伸缩性,基本上应维持一定的tempo[速度],所有的速度都是从one growing into another(一种速度逐渐转入另一种速度),而不是忽然的开忽然的关。K. 491 c小调《第二十四钢琴协奏曲》,可能就是莫扎特写了K.482的c小调第二乐章后,仍觉不足而再度发挥成的,这首《c小调钢琴协奏曲》的根是在K.482的第二乐章中。K.482的第二乐章也是以c小调的主题开始的,然后乐队以降E大调展现,之后再转为c小调,再转到C大调。乐章的开始是弦乐独奏,然后是钢琴的独白,之后是木管独奏,再后是钢琴与弦乐,然后是C大调。木管也有所不同,第一次的木管以竖笛为主,但是C大调的木管则以长笛与巴松管的对话为主。在此以前很明显的是弦乐、钢琴、管乐、钢琴与弦乐、管乐依次展现,发展到这个程度时,整个音乐就变得非常戏剧化,钢琴与乐队不断的对话,一直到最后,这个曲子的结尾非常美。总而言之,我非常喜欢这首曲子。
最后一个乐章,真是非常queenly[皇后般的高贵],主题过后的乐段真的是像上天一样,线条拉出去又拉回来。中间还有一个andantino[小行板]。K.271《第九号钢琴协奏曲》的第二乐章与K.482的第二乐章相同,也是c小调。K.271的第二乐章是andantino,K.482的第二乐章则是andante[行板]。最后一个乐章中,K.482有andantino的小步舞曲,K.271也有一个小步舞曲。K.271是莫扎特第一个成熟的钢琴协奏曲,等于他的“英雄”,相当于《“英雄”交响曲》在贝多芬交响曲中的地位,是莫扎特划时代的作品。至于K.482则是莫扎特成熟时期对于K.271的升华,同样是小步舞曲,K.482的小步舞曲的境界更高。我常觉得莫扎特作品中有一种希腊精神,像小步舞曲的结尾处(哼了一段结尾的钢琴与乐队的乐段),钢琴主题是这样的,弦乐则是pizzicato[拨音],整个乐队的演奏对我来说就像希腊悲剧中的chorus[合唱],commentary[评说],有一种特别的wisdom[智慧],这是莫扎特作品中很特殊的地方,没有人想到在钢琴协奏曲中会有这些东西,但是我觉得有。譬如说,钢琴部分的pizzicato,我很不喜欢一般人演奏时的机械感觉,但几乎所有乐队都犯这个automatic[自动机械化]的毛病,花了很多工夫来排练,但是没有几天又都忘了。pizzicato应该是像心跳一样,心潮起伏,其中有一种内在起伏的感觉,是音乐而不是机械。随着心潮起伏,遥远的地方有木管吹奏着,给人非常宿命论的commentary。这一段的境界非常高。在希腊悲剧中常有合唱,相当于中国旧小说中在剧情进行一段落后所作的评论或眉批。所以希腊的悲剧有其双重性,并不是一种纯粹的戏剧,而是代表了一种希腊人的哲学精神及人生态度。一方面希腊的悲剧和莫扎特一样,一点怜悯都没有,全部都是血流成河,莎土比亚也有此精神:但另一方面也有commentary的层面,好像道家庄子在说,世事无常。
崔:好像天在说话一样。
傅:有一种感叹的感觉,这是很高的境界。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n0186q5fuus&width=500&height=375&auto=0
巴伦博伊姆演绎:莫扎特第22号bE大调钢琴协奏曲K482
莫扎特:第二十二钢琴协奏曲 MOZART: Piano Concerto No.22
这首《第二十二钢琴协奏曲》,降E大调,K482,作于1785年12月16日,该年12月23日在布鲁克剧场首演,莫扎特独奏钢琴。
共3个乐章:
1.快板,降E大调,奏鸣曲式。乐队先呈示第一主题,然后又以主调导出如歌的第二主题,在长达17节引子的新主题引导下,主奏钢琴登场。第一主题加入钢琴后重新再奏,展开快速音群后,插入降B小调风格的乐句,转成降B大调,第二主题仍由钢琴呈示。发展部以降B大调插入句节奏动机运作为主体进行,钢琴以华丽的演奏为轴心,进行多彩多姿的转调。木管与弦乐给予应答,最后钢琴以第二主题的新形态转回主调,导向再现部。再现部钢琴快速音群装饰第一主题,后半部加以扩大处理,第二主题加入木管表达,与钢琴形成复合第二主题而移入尾奏。
2.行板,C小调,变奏曲式。主题本身一旦终止于降E大调后,悄悄转成G小调,再转回C小调,形成三段歌曲形式。钢琴进行第一变奏,木管作第二变奏,钢琴在弦乐伴奏下作第三变奏,第四变奏为C大调,在弦乐伴奏下长笛与低音管二重奏,第五变奏为乐队全体伴奏,钢琴变奏,最后移入尾奏。
3.快板,降E大调,回旋曲式。主题具嬉游曲风格,由木管活跃的副主题呈示后,主奏钢琴将最初的主题作变奏处理,经经过部后移入第一插句。属调主题先由钢琴后交给木管,快速音群引出主题再现,开始第二插句。第三插句转成小行板,降A大调。然后转回最初的速度和调性,回旋主题三现,第一插句主题也以主调再现钢琴华彩乐段后,回旋主题又再现而结尾。